当前位置:主页 > 走进武城 > 魅力武城 > 内容

 
        武城县位于德州市西部,位于山东、河北两省三市六县交界之地,隔京杭运河与河北省相望区位优越,交通便利。是鲁西北、冀东南的重要交通枢纽。文化积淀深厚,古老的京杭运河流经县境62公里,佛文化、孝文化、运河文化相互交融,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。
        武城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、上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、吸纳劳动力占城镇就业“三个比重”均达到85%以上,被命名为“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”。2016年德州市委市政府 出台拉大城区面积 计划 武城 撤县设区

历史沿革
        武城历史悠久。明嘉靖《武城县志》:“武城,禹贡冀州之城。春秋为晋东鄙地。晋因备齐始城焉。”又载战国“武城为东郡要县,实古赵地,平广旷阔,四无山阜,东毗强齐,岁饰武备,邑之得名,盖本于此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武城已作为一个城池存在,春秋时属晋国,战国间隶赵国。晋、赵为防御强齐入侵,于此筑城,武城之名,由此而得。
        清乾隆《重修武城县志》和民国《重修恩县志》均载:唐、虞、夏、商几代,武城属兖州地。春秋为晋东鄙地。战国为赵地东武城。西汉始设东武城县。
        西晋初,仍为东武城县,太康(280-289)中去“东”字,改称武城县。
        东晋十六国时期,初属后赵(咸和二年,327年),中属前燕(太和元年,366年),后属前秦(太元七年,382年),一直隶属清河郡。南北朝时期,初属南宋冀州部清河郡。孝武帝大明(457-464)时,属北魏相州部清河郡。东魏时(武定四年,546年)属清河郡。北齐将清河郡治从今临清东北15里处移至今河北省清河县西北15里之信城,又将位于今临清东南10里左右的贝丘县并入清河郡旧治,改称贝丘县,武城也省入备丘县。北周武帝(建德六年,577年)平齐罢郡置贝州,武城属贝州贝丘县。
        隋朝,仍属清河郡贝州贝丘县。
        唐朝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。
        宋初,属河北东路贝州。庆历八年(1048)涿县人王则起义,皇帝命令文彦博讨伐,杀王则,赦免其部下,因此,请示皇帝批准改贝州为恩州,武城也改隶恩州。1127年,南宋建炎后,武城属大名府路恩州。
        清朝,武城县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高唐州。雍正八年(1730)年改唐州为直隶州,别辖四县。武城自后径属山东东昌府临清州。
        1913年(民国2年)废除府、州制,山东省改设胶东、济西、岱南、岱北四道,武城县属济西道。1914年(民国3年),国民政府内务部公布各省、道区域名称,将山东省的济西道改为东临道,武城县属东临道。1925年(民国14年),武城县改属德临道。
        1927年(民国16年),国民政府废除道制,设省、县两级政府,武城县径属山东省政府所辖。1932年(民国21年),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发《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暂行条例》规定省以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。武城县属临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。
        1937年(民国26年),山东省下设十二个行政区,武城县属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。1938年(民国27年),国民山东省政府下设鲁西、鲁北、胶东三个行署,并划分为十二个行政督察区,武城县属鲁西行署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。1945年(民国34年),山东省改设鲁北、鲁西北等六个省政府办事处,武城县属鲁西北办事处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。同年,武城县全境解放,国民党统治至此结束。
        1940年5月,中国共产党领导武城县人民,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军。与此同时,建立了武城县抗日民主政府,隶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。同年8月,改属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六专属。
        1941年9月1日,改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南行署第二专属。
        1945年5月,冀南行署合并为冀鲁豫行署,武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亦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鲁豫行署第二专署。1945年8月,日本侵略军投降,抗日战争胜利,武城县抗日政府改称武城县政府。其隶属关系未变。
        1949年8月13日,改属河北省衡水专员公署。1950年,县政府改称武城县人民政府。
        1952年,武城县人民政府改属山东省德州专员公署管辖。1956年,撤销德州专署,武城县改属山东省聊城专员公署。1958年12月,将武城合并于夏津县,隶属聊城专员公署。
        1961年6月,夏津、武城分立,并恢复德州专员公署,武城县隶之迄今。
        2016年德州市委市政府 出台拉大城区面积 计划 武城 撤县设区

行政区划
        2011年至今武城县辖1个街道、7个镇:广运街道、武城镇、老城镇、鲁权屯镇、郝王庄镇、甲马营镇、四女寺镇、李家户镇。县政府驻广运街道。

境域
       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,鲁西北平原,京杭大运河东岸,东经115°51'-116°17'、北纬37°03'-37°23'之间。东邻黄河故道,与平原县连接;南和夏津县交界;西、北两面隔卫运河,同河北省故城县相望;东北濒四女寺减河,与德州市为邻。
地理
地形
        武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区,地势平坦,土层深厚。地势南高北低,自西南向东北海拔高度在30.5-22米之间,坡降为1/6000。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变徙流经我县,再加上卫运河冲积,造成武城县地势周围高中间低,逐形成著名的恩县洼。武城县呈高、坡、洼相间的微地貌类型,其中高地占44.37%,坡地占24.34%,洼地占31.28%。
水文
        武城地处海河水系卫运河流域,县内河流属过境河与季节性间歇河。西北两面有卫运河、四女寺减河,中间六五河贯穿武城县;旧城河、六六河、利民河等支流交错,互相连接。
气候
        武城县属暖温带季风区,大陆性气候。特点是冷热干湿区别显著,四季分明,县内气候条件相同。光照资源丰富,日照时数长,光照强度大,年均日照2617小时,日照率58%。武城县平均无霜期203天。降水时间和空间分配不均,夏季降水最多,冬季最少,西部、北部居多,东部、南部较少。
交通
        武城县是鲁冀边界的重要交通枢纽。武城对外交通方便快捷,县城距济南机场约1.5小时车程,距天津海港约2小时车程,距北京约3小时车程,距青岛海港约4小时车程,紧邻京沪、京九两大铁路干线和京福高速公路。青银高速公路德州出口距武城仅5.6公里。105国道、德商一级公路、郑(口)夏(津)公路贯穿南北,省道318(临邑-武城公路)横跨东西。即将开工的德商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工程穿境而过,跨越武城县大部分地区。
        武城县将“四横连五横,一环绕武城”的干线框架升级建成为“八纵六横一环”的公路网主干线,全长约464.4公里;其中一级公路31.5公里;二级公路432.9公里;在主干线公路总规模中,新建公路151.4公里、改建281.6公里。使武城县形成“20分钟生活圈”(即县城到各乡镇所在地20分钟到达)。县城到各乡镇所在地及主要旅游景点全部由二级及以上公路贯通。
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-2030已经于近日出台,根据规划:
        省道254线升级为国道,更名为保台线(河北保定—广东台山),国网编号G240,县城以南段为现254省道武城-夏津段,县城以北至鲁权屯段为原郑(口)夏(津)公路,建成后北可直达衡水直到北京,南到聊城。
        省道318线升级为国道,更名为东子线(山东东营港—陕西子长),国网编号G340,经临邑-平原-武城-清河。
        新增国家高速G3W(德上高速)作为G3(京台高速)的并行线,北起德州,经过聊城、菏泽、永城、蒙城、祁门、婺源至江西上饶。德上高速德州段即为原德商高速德州段,河北省故城县也正在规划德衡高速故城支线。以上高速建成后,武城县的交通将大为改观。
        铁路方面,武城争取积极争取黄骅港-德州-聊城铁路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