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大名旦”同台演出《西厢记》剧照:右梅兰芳(饰红娘)、中程砚秋(饰崔莺莺)、左尚小云(反串饰演张生)。以古典 “爱情名戏”著称的京剧《西厢记》(一名“红娘”),脍炙人口,家喻户晓。它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初,由陈水钟先生改编,“ 四大名旦”之一的荀慧先生首演,人物以红娘为主;1959 年,著名戏剧家田汉同志,根据杂剧再次进行改编(现演出蓝本),由张君秋先生首演,人物以崔莺莺为主,成为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经典剧目。剧中描写: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,在与母亲一起护送父亲灵柩回乡途中,因受阻暂居蒲东普救寺,期间偶遇已故礼部尚书之子张珙(字君瑞),二人发生爱情,遭到其母崔老夫人的强烈反对。后经侍女红娘从中协助,冲破封建礼教的羁绊,使一对才子佳人终成百年姻缘。半个多世纪以来,它以典雅的唱词,华丽的唱腔,精湛的演技和动人的情节惊倒四座,以至长演不衰,并至今仍活跃在我国戏剧舞台上。人们在赞叹之余,对于剧中的情节与人物,大多以为只不过是作者的虚构而已。岂不知在我国历史上,还果真有其人其事,不仅故事的来源与武城密切相关,而且女主人翁崔莺莺,还是咱们武城人呢。那么,何出此言?有何理由?又有何依据? 只要追本求源,理清脉系,疑问便可迎刃而解。原来,剧中的故事源远流长,并非凭空捏造。它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《莺莺传》(又名“会真记”),北宋赵令时将其改写为鼓子词《 商调蝶恋花》,金董解元复改为诸宫调 《 西厢记》(与前者同为说唱艺术),元戏曲作家王实甫在此基础上编写成杂剧剧本,全名《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》。 而京剧 《 西厢记》,则又据此改写而成,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。至于剧中的人物,要弄清崔莺莺的原籍究竟在哪里,还需从其父崔相国亦即崔元翰说起。崔元翰(公元729———795),名鹏,字以行,出生于唐博陵安平(今河北定州),祖籍清河郡东武城县(今武城县)人。由于自幼受家族学风的影响,嗜书如命,聪明过人,且有过目不忘之功。他通经史、工诗文,博览群书,素有“学富五车、才高八斗”之誉。学业完成后,初时以教书为业,并潜心著书立说,其文采誉冠当世,自此声名远扬,留有文集三十卷传世,诗作七篇被收入《全唐诗》。 直至近天命之年方涉足科举,建中二年(公元781年),一举中辛酉科状元(为武城16 状元之一),在该科所取的17人当中,其弟崔敖、崔备亦同进甲科,兄弟三人以各自的优异成绩,赫然跃居一榜前6名,成为我国科考史上的千古佳话。 步入仕途后,历官太常博士、礼部员外郎、知制诰等职。
崔元翰系武城籍三国曹魏名臣崔林之后,其祖人崔承构官至凤阁舍人,其堂叔崔日用为当朝齐国公,其父崔良佐曾任湖城主簿,后辞官不做,专以诗文、著作为乐,亦为唐代著名学者。由此看来,崔元翰一枝,脉承史称武城“名门望族”的崔姓,进而其女崔莺莺,也就理所当然的属于武城人无疑。至此,在当今的古装经典京剧中,有两出戏中的情节与人物,与武城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,一为《 桑园会》,一为《 西厢记》,并均被誉为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精品。